印江·印象 | 榴霞書屋拾韵 -凯发真人网

当前位置: 凯发真人网 > 文化印江
印江·印象 | 榴霞書屋拾韵


榴 霞 書 屋 拾 韵


翰墨沉香,榴霞余韵
      ——榴霞书屋序(徐岚)
榴霞书屋,位于印江县城太阳山文庙巷左侧(现龙津街道红卫街文庙巷),印江第二小学右侧。书屋原占地面积约1646平米,现约520平米,现为砖木结构,风格独特,没有中柱,没有大梁。虽已破败萧条,但依然宏阔,古风尚存,无不彰显当年气象。

书屋乃已故中国书协会员,贵州省文史研究员,贵州省书协第一、二届顾问王峙苍先生的故居,始建于其六世祖王道行。其孙王敦仁(号爱山)在编纂其《丛桂诗钞》时 ,因其院坝边上有一硕大繁茂的金银桂树,而命名“丛桂山房”。后因坎下正屋失火殃及桂树,后人便原处栽一四季石榴以灼灼其华。至王峙苍时,将丛桂山屋更名为“榴霞书屋” ,并撰联:“乱世暂归休,莫辜负榴土红霞焦翻绿雪;旧游常系念,最难忘云通巫峡雨渡潇湘。”


王道行,字用之,号竹邨,又号兴庵,生于清乾隆二十三年(1758年)十月初三,逝于道光二年(1822年)八月初七,为王氏家族书画始祖,也即印江县“书法之乡”之鼻祖。在乾隆年间举行的一次全国性书画遴选中,道行书法名列第七(其中一至七名均为皇亲国戚),其墨梅画作则遥居魁首。有著作《政学草稿》、《政余诗钞》、《存桂山房诗钞》等刻本传世。道行一生为官清廉,爱民如子,于道光二年(1822年),擢升惠州知府,因病未及赴任,旋即逝于新会县城。时有挽联曰:“义气如云施莫报,挥金若土债空缠。”


道行生二子,长德辅,次德洋(早逝)。德辅,字子骥,号佑之,又号东廓。生于嘉庆九年(1804年)九月二十六日。道光初年,从威武将军长龄,果勇侯杨芳西征新疆喀什葛尔,乌鲁木齐。十八年(1852年)正月,英帝国主义继鸦片战争之后,复以舰船侵扰广州,佑之奉令阻击于两广交界之苍梧(今梧州),终因寡不敌众而以躯捐国。念其忠勇,文宗帝赐“祭帐”并世袭“云骑尉”。


王峙苍(字茂之),道行第六代孙,生于清宣统三年(1911年)逝于2007年四月初十。无论翰墨还是画功,先生都继承了先祖笔韵。其墨迹遍及东西,或镌刻于黄河碑林,泰山摩崖,或参赛于全国性书法大赛并获殊誉。其中《隶味》更是成为隶书范本。同时,先生还工于镂艺,其中用梵净山紫袍玉镂刻的《九重塔》和《红砚》,收藏于人民大会堂贵州厅及贵州省博物馆。


王氏笔韵一脉相承,成为“书法之乡”极具影响力的一座丰碑,在印江这方土地上将被永远铭记并传承。而榴霞书屋,也当为印江书法文化的载体被印江人民所铭记。




访榴霞书屋

文/冯景泉

畅月呼朋拜先贤,榴霞故事世代延。

王邸叨陪书屈后,墨梅泼洒画占前。

苍梧御寇躯魂殁,宝塔献礼德艺全。

书乡赞誉功居大,邛水悠悠颂年年。


致敬王峙苍老先生原韵有绪(新韵)

文/李明洋

河汊分流向哪边,迷波摇晃水云间。

苦篙未靠江心地,薄日无晴雨岫天。

借道功成终迕道,集贤誉就却遗贤。

而今谁扫榴花院,只待春风觉醒前。


鹧鸪天·题于王峙苍老先生故居前

作者:李明洋

吁叹文昌何以昌,萧条触目尽凄凉。

榴霞书屋余残壁,印邑灵光已隐藏。

遗圣迹,失贤良,不堪回首话沧桑。

人心世道今非昨,举酒弹杯泪两行。












题王公道行

文/徐岚
墨梅钦点压群芳,铁画银钩撼庙堂。
勤政清廉尊父老,济贫至孝奉贤良。
九能据首留鸿爪,三友从心著玉章。
遗韵榴霞传百代,蜚声震旦铸书乡。

题王公峙苍
文/徐岚
家风文脉植王孙,六世勤耕继竹村。
翰墨尝书千里地,丹青尽铸四君魂。
诗章词律扬才赋,镂艺雕工展慧根。
双桂余香怀峻节,榴霞笔韵瞰昆仑。

悯榴霞书屋
文/徐岚
双桂悠悠忆墨香,曾经文庙伴高堂。
残碑静诉峥嵘事,破柱强撑寂寞梁。
沧海流年摧旧梦,罗浮鲁殿逝华光。
王孙不与阶前立,一任青芜里外荒。


题王道行

文/吴先海

殿前御考动京华,一段梅香冠府衙。

泼墨书乡成鼻祖,吟诗梵地映榴霞。

百年育后书风正,千里为官政绩佳。

风骨二王多绝妙,银钩铁划世人夸。


题王峙苍

文/吴先海

敬仰贤才颂峙苍,诗词书画九州扬。

幼承家学出精品,艺启后人育彩章。

数帖碑林呈国宝,九层宝塔列朝堂。

榴霞承载书乡事,不朽精神耀曙光。


访榴霞书屋感怀(二首)

文/陈剑飞

杂乱旧城穿陋巷,榴霞沉寂复荒凉。

粗糙石坎草侵路,黯淡灰砖树越墙。

书院数间藏热闹,破碑几块隐荣光。

传承文化盼重建,史册留名浩气扬。

人去楼空房破败,尘封网厚景凄凉。

垃圾堆里寻遗迹,残损碑中缅峙苍。

昔日神闲挥笔墨,如今心切盼春光。

榴霞重获新生命,文化传承绘华章。





榴霞书屋

文/杨德彪

榴霞故事永留霞,书香门弟炫书乡。

画梅摘得画梅冠,道行京师显道行。

黄河喜作黄河颂,峙苍印邑百世昌。

莫使书屋遭漠视,还望桑梓文墨长。


寻访榴霞书屋

文/任子毅

少年怀志登金科,宦海沉浮功绩多。

舌耕桑梓兴教育,才育邛山荡碧波。

挥毫泼墨谁不赞,翰留神州任评说。

榴霞虽破霞犹灿,魂载书乡世代歌。


访太阳山榴霞书屋

文/顾宗富

瓦漏梁倾枯草蓑,残垣断壁覆青苔,

榴霞书屋今何在,一股辛酸入喉来。

邛地文化渊源远,王家书脉永不埋。

访古追贤寻根迹,心虑城摧尽伤怀。



部分图片由网友提供




往期回顾

监制:左禹华 蒋智江  审校:张泽琴 田勇  编辑:王琴
动态要闻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