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强双基”系列 ④|印江:基层干部提质赋能 乡村振兴添活力 -凯发真人网

当前位置: 凯发真人网 > 热点专题
“强双基”系列 ④|印江:基层干部提质赋能 乡村振兴添活力
·  开栏语 ·
重视基层、强基固本是党的光荣传统和宝贵经验。今年以来,省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,深化党建引领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工作,以“黔进先锋·贵在行动”为总载体,聚焦“减负、增收、提质、拓渠、优考”,围绕基层基础“强双基”,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,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増效。印江自治县融媒体中心策划推出“强双基”系列报道专栏,全面反映我县在推进“强双基”工作中的生动实践,深入挖掘经验典型,大力营造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良好氛围,为开创党建引领基层基础工作新局面凝聚强大力量。





在印江自治县,一场以“提质”为核心的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革新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。通过实施村(社区)干部学历能力“双提升”计划、加强村(社区)党组织书记培育锻炼以及积极储备后备干部力量等综合性措施,致力于打造一支高素质、专业化的基层干部队伍,为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与人才保障。


学历能力“双提升”,推动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


不能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 ,在喷洒农药时,尽量覆盖全部树叶树枝,让树枝树叶全部吸收药水……”近日,在朗溪镇石漠化治理生态产业园一农户柑橘地里,昔蒲村党支部书记代方琴正以其深厚的农业知识和实践经验,指导村里的水果种植大户牛吉忠进行果园管理,她也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“土专家”“田秀才”



作为朗溪镇昔蒲村党支部书记的代方琴,为何在精品水果栽培、病虫害防治、水肥管理、储存与销售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,始于印江实施的村干部能力学历双提升计划。通过该计划,她不仅获得了更高层次的教育,更重要的是,她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,积极带领村民改良低效水果,推动了产业的绿色转型。



昔蒲村,一个拥有上百年水果种植历史的村庄,面临着品种老化、口感下降、果园减产的挑战。代方琴以科学知识为翼,有计划地选择了夏秋黄桃、药柑、红香柚、樱桃四种主导水果,引导村民进行品种更新换代。2023年,50亩老品种柑橘已成功改良为夏秋黄桃,未来,她计划在三年内完成3000余亩水果的更新换代,为昔蒲村的水果产业注入新活力。



为拓宽销售渠道,代方琴还组织全村群众成立了合作社,统一包装,帮助村民统一销售水果。2023年,仅通过贵州金丰商贸有限公司,合作社就帮助村民销售了三万余斤水果。



“学历提升让我有机会学习更多新知识,我将这些知识与我村实际情况相结合,积极改良老品种果树,推动精品水果的规模化、标准化种植,开拓市场,有效提高了村民的收入。”代方琴说。



近年来,印江积极培养乡村振兴专业化人才队伍,大力实施村干部学历全员提升行动,自2021年村(社区)两委换届以来,共开展了村(社区)干部(含后备村干部)学历技能提升计划3批次,受益人数340名,进一步实现村干部能力学历双提升,培养了一批懂技术、学习勤、活力强的乡村振兴复合型人才和引导培养一批素质优、能力强、思路新的村干部,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。


跟岗学习赋能基层书记,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


石黔闽,是龙津街道大石村党支部书记,他积极响应加强村(社区)党组织书记培育锻炼的号召,参加了铜仁市委组织部组织的跟岗学习。在东莞市黄江镇板湖社区跟岗学习期间,石黔闽深刻体会到了当地先进的社区治理理念与产业发展的新思路。他学到了如何更好将社区资源转化为经济动力,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。带着这些宝贵的经验,石黔闽回到大石村,立即行动,将所学知识与大石村的实际相结合,推动产业革新与建强支部双重升级。



大石村距离印江县城11公里,村里青壮年都进城或外出务工。面对大石村劳动力短缺和水稻种植受限的挑战,石黔闽积极探索创新模式。他引导村民回村发展优质水稻,成功吸引10余户村民回村种植水稻,将水稻种植面积从原来的400亩增加到了600余亩。这一举措不仅激活了闲置的土地资源,还显著提升了水稻的总产量,增加了村民的收入。“每到插秧和收谷子时节,在县城买房、做生意的年轻人都会回村来帮忙。”石黔闽说。



此外,石黔闽通过盘活300亩低效茶园,引进湄潭一家公司进行经营,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带来固定的土地分红金和厂房设备租金;盘活40亩莲藕基地,通过公开招租的方式租给村里产业大户,每年为村集体增加1万元集体经济收入;利用水资源,帮助映美湖管理用水设施和水源,每年为集体经济增收4万,为村集体经济增收、壮大提供了多渠道的途径。


“只要村集体经济有收入了,我们就能开发公益性岗位,将村里的留守妇女、大学毕业生、退役军人纳入村级管理中来,更好地服务群众。”石黔闽说。



石黔闽深知,乡村振兴离不开坚强的党组织和高素质的干部队伍。他加强组织队伍建设,通过落实“三会一课”、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,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站位和思想觉悟。同时,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,常态化开展文化活动,提升村民的参与感和满意度,增强了村“两委”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,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。



从2023年起,印江先后选派7人分两批次到东莞市跟岗学习,旨在帮助村干部开阔视野、拓展思维,提升履职能力,打造一支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村干部队伍。此外,印江还通过选派村(社区)干部到安顺市、黔东南州、黔西南州等省内市外开展跟岗学习4人,到市内碧江区跟岗学习10人,进一步优化村级带头人队伍,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。



为了进一步优化村级带头人队伍,提升村干部的履职能力和“两强两富”实践能力,从今年9月起,印江自治县委组织部将集中选派一批村(社区)干部或村级后备干部到县内先进村、示范村进行交流学习。旨在帮助村干部开阔眼界、拓展思维,锻造一支政治过硬、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村干部队伍,为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。


老支书的“传帮带”,年轻干部成长的“加速器”


板溪镇凯塘村党支部书记吴宗昂,以其丰富的经验,不仅获得了全省优秀村党组织书记、“文朝荣式好支书”、全市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等荣誉,更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,通过“以老带新”的方式,积极培育年轻干部,为凯塘村的持续发展储备了坚实的后备力量。



吴宗昂,这位拥有24年村干部经历、17年村党组织书记经验的老支书,为让凯塘村年轻干部严维林快速成长,不仅传授了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,更注重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2021年,29岁的严维林,一名西北民族大学的毕业生,通过印江自治县组织的村级后备干部(团支部书记)公开招募,成为凯塘村的村级后备干部,并在村(社区)“两委”换届中选举为村委会副主任,从一名大学生到胜任村干部工作,这背后离不开吴宗昂的悉心指导和“以老带新”的培养模式。



严维林的快速成长,离不开实战中的锻炼。一次凯塘村两户村民因羊群损坏农作物而产生矛盾,由于缺乏经验,严维林一时手足无措。关键时刻,吴宗昂耐心调解,给出合理凯发真人网的解决方案,最终使双方握手言和。这次经历让严维林深刻领悟到了处理矛盾纠纷的方法,为他日后独立处理村民事务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

“吴支书在处理村民之间矛盾纠纷时,教会了我如何站在村民的角度思考。这对我个人的成长和今后的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。”严维林从吴宗昂身上学到了很多,不仅仅是工作上的技巧,更重要的是做人的道理和对待工作的态度。



吴宗昂在考察村级后备干部时,首先看重的是个人品德。在他的动员下,严维林积极向党组织靠拢,最终成为了一名中共党员。吴宗昂说:“培养年轻干部,不仅是为了传授经验,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吃苦精神、奉献精神、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,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。”在吴宗昂的引导下,严维林不仅学到了工作技能,更在思想觉悟和责任担当上有了显著提升。


“吴支书身体力行,始终为百姓谋福祉,以责任担当和奉献精神为我树立榜样,激励我在工作与生活中不畏困难,尤其是处理村级矛盾纠纷,要不偏不倚,敢直面问题,善用真情实意和法律知识共同解决问题 。”严维林说,在实际工作中,他也尽量学习着像吴支书一样秉持公正之心处理事务,坚守岗位。



正是有了严维林这样的年轻血液注入,2023年,在板溪镇组织的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“擂台比武”活动中,凯塘村脱颖而出,在全镇31个村(居)中排名前三。“这一成绩,不仅体现了吴宗昂‘以老带新’培养模式的成功,也彰显了年轻干部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。”板溪镇党委委员、组织宣传统战委员何娅说。


近年来,印江自治县充分吸纳退役军人、大学生、党员、乡土人才、春晖人士等进入村(社区)“两委”进行培养,储备后备力量。2020年、2021年共公开招募村级后备干部(团支部书记)142名,储备村(社区)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共计760名,目前每个村(社区)已储备1至2名成熟的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。


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,印江正创建一批“名支书工作室”,将之打造成为加强村(社区)工作者“传帮带”、创新村(社区)党员“教培管”、加快村(社区)能人“选育用”、解决群众问题化解等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治理服务平台。这一举措不仅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新思路,更为推进乡村振兴培育了更多优秀党组织书记,为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。(印江融媒体中心记者 梅亚军 通讯员 邓小娅) 



监制:左禹华 总编:蒋智江 编审张泽琴 编辑:王琴

动态要闻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