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江龙门阵 | 印江文昌阁的故事 -凯发真人网

印江龙门阵 | 印江文昌阁的故事



栏目语
讲一讲印江厚重的历史文化
聊一聊触动灵魂的红色记忆
说一说鲜为人知的经典传奇
摆一摆鲜活生动的民间故事
……
今天
“印江龙门阵”为你推出
 印江文昌阁的故事




点击观看视频


印江龙门阵,今天我来摆。大家好,我是印江文旅局文物保护研究中心魏小松。


在我们印江有很多珍贵的亭台楼阁,其中著名的就是印江文昌阁。今天,我就来为大家讲讲印江文昌阁的故事。


印江文昌阁位于民族中学校园内,我们修建这个文昌阁,他是昌明文化的意思。印江县城这个地势就像个秤盘,板溪、天堂一线是我们印江的北路,他这条路过去就像秤杆,由于北路出人才,县城出人才少,所以就是为了秤的两端平衡,就修建这个文昌阁,希望这地方出人才。


整个文昌阁的基础,它是一个大石盘。据传说,原来周边的老百姓在上面晒谷子,谷子就要涨,财主就来霸占了这个石头。


这个阁始建是明嘉靖十年,当时的知县颜阶修建,最初是五层阁,它这个名字叫澄清楼。后来嘉靖三十九年的时候,就改建为九层阁,叫做梓潼阁,逐步又荒废了。崇祯二年的时候,由史谏(时任印江知县)重建,名称就开始叫文昌阁。在明末清初的时候,由于战火,文昌阁荒废了。后来又在清朝康熙二十年的时候,马士芳(时任印江知县)又在这里讲学,为了培置风水,把文昌阁重新修起来了。根据《思南府志》记载(当时阁高)有70尺,四层八面,清代中期的时候,就荒废了。后来是郑士范(时任印江知县)来修的时候,请了陕西的工匠来修建这个文昌阁,就形成了我们现在这个通高38.7米,七层八角钻尖顶式这种阁塔,这个面上和文昌阁的西面,原来是一片碑林,题写的一些诗,也体现印江深厚的书法底蕴。


在原来文昌阁的大门两边,有两个石头雕刻的狮子和麒麟,1991到1992年,对这个文昌阁进行了维修,保存了道光时期的样式,1985年11月,文昌阁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

进入文昌阁,前面是九步台阶,古时候修建的一般是单数,在古典当中,九是一个很高的级别。上到这个平台以后,我们现在看到文昌阁的大门,采用的是石库门,它是用石头修的券顶,清代中期以后是很流行的一种方法。两边是对联:龙门竣极须知平地有层梯,鸿路高搴从此升云齐拾级,匾额是江城砥柱,是由当时贵州有名的书法家李振堃书写的。再上面它的匾额,是我们印江书法家王道行书写的文昌阁三个字。我们从这个门进去,他的底层是正八边形结构,八根柱子将这个阁连接在一起,通过屋脊挑在外面翘脚上去,上面它是由挑檐龙头,所形成的一个凿井,这些木料质地相当坚硬,这种结构,是采用外紧内收的方法,是南方建筑一个典型,南北结合的一种典范。


它这个二层就收了一部分,但是内层的面积,从一层到顶层面积差不多,这个就叫做外紧内收,二层多出来的部分就作为回廊,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柱子,由一层到顶层,从里头穿出来到这个部分,连接檐柱通过这个结连接到翘角,两边成一个弧形状,它才有了美感,这个瓦片它定在瓦格上环环相扣,很难松动。这个瓦是省级非遗传承人刘祖明烧的,当时在永义去运了很多柴,烧了一星期,大概用了六七窑的瓦片,翘角下面系的是风铃,维修的时候阁上只有一个了,后来我们把它补齐56个,风铃给人一种美感,营造一种好的风貌。


当时墙面有图案的地方都刷了白灰,我们把白灰敲开以后,这个面就显出双龙抢宝图案,底下有条龙,那里一条龙,那个宝在那里,两条龙抢,然后它用吐水来攻击这条龙,很形象很生动。我们现在看到这个文昌阁的顶楼部分,上面做的是雷公柱,呈放射状支撑到四面八方,通过木柱一直连到转尖部分,台梁顶是彩绘,中间这个大梁题记,写的是当时的修建时间和当时一些捐资的人员,中间这个是太极八卦图。


印江文昌阁从修建以来几经毁坏,几经维修,逐步成为印江文化的象征,通过历代传承成为教育的重地,是印江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。文昌阁的故事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,下次我们再来讲一讲依仁书院的故事。讲述人 魏小松 文稿整理 张泽琴 视频摄制 陈继







监制:左禹华 总编:蒋智江 编审张泽琴 编辑:张向芬




动态要闻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