游旧寺深深,寻一方净土 -凯发真人网

当前位置: 凯发真人网 > > 旅游路线
游旧寺深深,寻一方净土



周末时分,我们驱车穿越红色木黄,前往位于金星村九台坡的天庆寺,领略一份清闲与宁静,感悟不一样的佛教文化。


   据《印江县志》记载:梵净山最早的寺庙系唐贞观二十年(646)始建的天庆寺。明万历戍午年(1618)重建,敕封为皇寺。清康熙元年(1662),思南营都督府王平捐银360两购置界址,住持深持则四处募化承首重修天庆寺,将金花溪畔天庆寺扩建在九台坡半山腰上。重修后的天庆寺规模宏大,殿宇辉煌,佛像庄严,堪称梵净山四大皇寺之首。如此名声在外的寺庙,我竟是第一次前往,心中顿时增添了几分新意。


 此次前往,文化馆魏小松成为我们的向导,在他的指引下,透过车窗,我们看到相距数千米的山腰间有一个红点,在他介绍下,才得知那就是天庆寺——后来才知道那个红点是一面插在庙宇间的红旗。沿着大山蜿蜒而上,我们仿佛置身于佛祖的巨掌间追求开悟之道。同车的山东人陈原老师,因恐高不敢坐靠山崖一面的座位,要求调换座位,引得大家与他逗乐,打趣地说道:“这是佛山,有佛的庇佑,不用害怕”。


 车辆在参天古木的荫庇下一路穿行,沿途绿意葱茏、风景如画,令人心情舒爽。此次前行的作家们也被平日里从未见过的植物吸引,一路上兴致勃勃,谈笑风生。

当车停靠在一片开阔地时,天庆寺到了。


 这是一座掩藏在无数高大古木间的寺庙。古老的寺庙融进了森林,融进了大山,静静地凝视着我们,似乎传达着无尽的慈悲与善意。

 随后,我们来到了著名的来木泉。一泓清水从石板间汩汩流出,像一挂流动的白玉。关于来木泉,当地人流传着这么一个传说。



 相传清康熙年间,天庆寺的深持和尚看到庙宇日渐破败,香火逐渐凋敝,于是立誓重修天庆寺。深持和尚走遍了印江每一个村庄,四处募化,历尽千辛万苦,终于募得物资,重修庙宇。但庙宇修到一半时,却没了木材。深持和尚为此烦恼不已,彻夜不能入眠。一日,艳阳高照,祥云汇聚。深持在破旧的禅房里打盹,佛祖托梦给他说,莫要烦恼,你且去屋后的山泉旁潜心念经,烦恼自消。深持梦醒,按照佛祖指示,来到山泉旁,跏趺而坐。起初,并不见有什么异动。深持凝神静气,感念苍生之苦,感慨世事之艰。忽然,只听得数声钟响,深持循声望去,只见山泉出水处比平日增大了数倍,一根又一根光滑巨大的圆木随泉水流出。深持大喜道,阿弥陀佛,寺庙有望了。后来,这个无名的泉就有了一个名字,叫“来木泉”。相传,天庆寺大雄宝殿内的建筑木材,全都出自来木泉,这些梁柱经数百年而不遭虫蚁,完好如初,似有神性显现。



 我们在随行的采风队伍中理解到有不少人前去拜佛、焚香、烧纸、积功德。对于佛的理解,我却有自己的看法,人们修建庙宇,塑造佛像,只是为众生提供一个参禅悟佛的载体罢了,其实真正的修行在尘世之中,在人们一呼一吸、一言一行的日常生活里。静静地站在大雄宝殿前的天井边,抬头观看寺庙前的古树,仿佛见到,天庆寺存在于千万年之前的景象一般;又仿佛见到如今的我们,千万年之后以不一样的身份示人。然而,千万年后,天庆寺和我们又会去往何处?也许,我们无处不在。所谓“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;你即是我,我即是你”,善待别人,其实就是善待自己的完美诠释。


 红日西沉,我们沿途返回,一路欢歌一路行,试问,此次之行,足亦!(田发军)



主   编:陈   刚   副主编:左禹华

审   校: 田   勇    编   辑:曾君子


动态要闻
网站地图